在塑料加工行业中,荧光增白剂是提升产品外观品质的关键助剂。但添加比例的******控制直接影响效果与成本。本文针对常见荧光增白剂型号及适用塑料类型,整理科学添加建议,助您实现***佳增白效果。

适用范围:白色塑料、色母粒生产
推荐用量:
适用范围:PVC、PS、ABS 等
推荐用量:
聚氯乙烯(PVC)
聚苯乙烯(PS)
白色制品:0.001%~0.05%
透明制品:0.0001%~0.001%
ABS 塑料:0.01%~0.05%(针对性消除 ABS 固有黄色)
特点:在透明材料中表现优异,低添加量即可实现高透增白。

适用范围:聚酯树脂、透明 / 普通塑料
推荐用量:
******称量:荧光增白剂用量***低,建议使用高精度电子秤。
分散均匀:通过预分散(如制成母粒)或延长混炼时间确保均匀性。
工艺适配:高温加工时选择热稳定性强的型号(如 OB-1、KSN)。
测试验证:首次使用建议通过小样测试确定***佳比例。
Q:添加过量会有什么后果?
A:可能导致制品泛黄、出现荧光残留或影响物理性能。
Q:能否混合使用不同型号增白剂?
A:需谨慎测试相容性,避免产生拮抗作用。
Q:透明制品为何用量更低?
A:透明材料对光反射敏感,微量增白剂即可通过蓝光补偿提升透光度。
结语
荧光增白剂的科学使用需结合材料特性、工艺条件及目标效果。建议从业者根据本文提供的参考范围,通过实验优化配方,同时关注环保法规对增白剂的限制要求,实现经济效益与产品质量的双赢。